化学与化工学院是湖北理工学院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经过五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学院建立了科学、完整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与化学学科体系。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制药、应用化学等三个普通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和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被评为“十四五”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支撑学科,促进了学院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为科研团队聚集、学术成果产生、服务地方效能提升、创新活动深入展开等打下了坚实基础。学院重视学生创新与应用能力培养,着力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着力完善了以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课内课外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专业实践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紧密对接鄂东南地方主导产业,优先考虑黄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发挥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相关的专业的优势,积极寻求与企业、部门、研究院(所)开展实质性合作。
化学与化工学院现有在编教师4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6人,博士26人,硕士13人,硕士生导师12名,“楚天学子”海外引进人才2人、“东楚学者”特聘教授3人、“东楚学子”5人,黄石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人。
近年来,依托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化学助剂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和黄石市绿色化工新型材料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高等学校优势特色学科群,学院教师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326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48篇;取得国家技术发明专利技术52项,横向项目到账经费2000多万元,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化学与化工是与社会发展联系很紧密的学科,学院积极采取措施鼓励教师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学院有35位博士教授被聘任为湖北省科技副总、湖北省科技特派员、黄石市企校高层次人才共享和黄石市科技特派员,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5年,学院有化学工程与工艺、生物制药、应用化学三个普通本科专业招生。绿色精细化工工程中心、绿色化学工程技术与资源化利用等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多功能生物纳米材料获批省级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互联网+化工类专业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获批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获得黄石市化工类实习实训基地获批省级实习实训基地,化学工程与工艺获得首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化工尾气脱硫斯科特工艺仿真获批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鄂东南特色蔬菜质量检测与风险因子控制研究中心获批省级科研建设平台,生物工程教研室获批省级普通本科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近五年来,学院学生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制药工程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实验大赛,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等国家、地区以及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近270人次。获得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等多项。
化学与化工学院的就业工作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核心导向,这也是学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立德树人”的必然要求。近3年来,化学与化工学院就业率蝉联两次全校第一,初次就业率稳定于2024届的96%。升学方面,我院考研升学率稳步增长,自2023年考研升学率20.6%到2025年考研升学率达到33.3%,多名学生考入复旦大学、厦门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985、211名校继续深造。
学院具有良好的院风、教风和学风。教师获得“省级师德标兵”称号,多次获得“湖北理工学院先进基层党组织”,“教学管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学院将继续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密切联系群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迎接挑战,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凝练化学与化工学院办学特色,推进化学与化工学院跨越发展。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制药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其中,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省级一流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新兴产业支柱计划专业为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目前,化工学院拥有实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883台(套),总值值价达1000余万元;建有省内外实践基地20余个,拥有2个湖北省优秀中青年创新团队和2个校级科研创新团队、2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建设项目、1个合作省级重点实验室、1 个省级实验实训基地、1 个省级虚拟仿真实平台、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应用化学研究所和1个生物基绿色材料研究所。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建设始于1985年,是湖北理工学院成立最早的专业之一,为首批湖北省“一流本科专业”,是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面向化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设有产业人才、能源化工和数智化工三个特色专业方向。
产业人才方向:化工产业人才方向立足华中地区,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石化行业发展,培养具有现代化工、智能化工、绿色化工视野的应用型产业人才。本专业与多家本地化工龙头企业如美丰化工、福尔泰医药、振华化工、沪士电子、超颖电子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人才培养合作以及定向输送关系。
能源化工方向:能源化工方向立足新能源及网联汽车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而设立的本科专业。本专业面向国家重大能源战略需求,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未来就业方向主要是从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产与开发、大型储能电站设计与建设、新能源电池的研究与开发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开发应用等。

数智化工方向:数智化工利用数据采集与处理、虚拟仿真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实现化工生产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信息化。通过数智化控制,化工企业可以有效地优化生产、节能降耗,绿色环保和提高产品质量及安全可靠性。
生物制药(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
①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药品质量意识,系统掌握生物学和药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备化学、生物学、药学和工程学的科学基础和生物制药工程专业知识,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能在生物制药及相关领域从事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品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质量检测及产品销售与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②就业方向: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制药企业、医院、科研机构及相关领域从事药品及其他生物制品生产、检测、研发、教学、营销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
应用化学(本科 四年 工学学士)
①培养目标:立足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及黄石市“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需求,以“新工科”建设为引领,秉承“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创新”理念,聚焦绿色化工、功能材料、环境分析方向,通过深化“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扎实化学理论基础、突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②就业方向:近三年近一半学生成功进入名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亦直通鄂东南及省内外新材料、精细化工、医药名企(如大冶有色、振华化学、沪士电子等),胜任技术研发工程师、工艺优化专家、生产管理者、质量检测工程师、环保工程师等核心岗位。
联系电话:0714-6362238(学工办),0714-6348814(院办),0714-6367957(院长),0714-6348825(书记)